大数据带你了解毕业生就业选择

2018年4月5日   点击人次: 1362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毕业生就业,从总体看: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日趋合理,就业地区逐渐多样化,到西部、国家重点行业与重要领域就业人数比例较高,同时进一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比例有所提高。

就业仍为高校毕业生主要去向,创业成为新趋势

2017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49万左右,且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全部在90%以上,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5%左右,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就业率高达99%左右,总体上看,各高校毕业生充分实现就业,就业比率创新高。

2017届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就业、升学、创业三种情况,其中仍旧是以就业为首选,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以及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升学的比率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对于创业的大学生也给予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创业人数也有所增加。同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发现,研究生选择就业的人数要显著高于本科生,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相对较高。自主创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和互联网企业。

绝大部分学校毕业生参加就业的比率都占到总人数的50%以上,例如: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比例为62.84%,国内升学与国外升学比例约占35%左右,同济大学选择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53.58%,选择深造的比例为43.65%等。

从事深造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多为国内知名院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国外留学的学生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另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继续深造。从地区分布来看,多为欧洲及大洋洲、北美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毕业生职业选择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从总体上看,就业景气最好的专业仍然为IT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高新技术专业,此外,电子设备、信息通讯、公共服务机构、钢铁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也是就业的热门专业。印刷/包装/造纸、电气/电力/水利、检验/检测/认证等行业多属于传统制造业,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供给侧改革,这些行业的就业相对有所滑落。

同时,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行业流向也和学校的专业办学定位以及所学专业方向密切相关,学历越高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相关度越高。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综合性高校,其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当前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重庆大学2017届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分布于制造业(20.97%)、建筑业(14.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13%)及教育行业(10.79%)。这类综合性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基本相同。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非综合性高校,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语言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流向多为教育类、翻译类等岗位,例如北京语言大学2017 届毕业生选择中小学教育占14.2%。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人数最多,化工类、政法类、医药类高校学生就业中从事相关领域的比率相对较高。可见,在国家大趋势下,高科技产业以及新兴技术产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专业性岗位就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

毕业生就业地区结构呈现均衡性特点

毕业生就业城市的选择与经济发展、生源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国家“一带一路”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也是毕业生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总体上看,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日益多样化,结构更趋合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工作地区的首选,从地区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东南沿海经济带仍然是就业生选择的重要地区。

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一些新的就业地点,随着西部大开放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也成为毕业生工作地点选择的考虑地区,同时选择“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工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国家号召青年要“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西部就业以及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提高。此外,国家以及高校教育鼓励青年学生要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也会选择到国际组织中任职,例如北京大学2017年毕业生中有450 余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有 43 名北京大学学生到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毕业生选择联合国总部、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等国际组织就业。

此外,生源地因素以及高校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条件,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是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地区,例如北京市的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城市中,北京占比高达50%以上。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城市中东北地区的城市相对较高。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城市多为成都、昆明等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也成为大学生村官以及基层选调生的重要选择地区。高校毕业生考虑到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巨大,也有更多的选择回家乡就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

例如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4372人,占86.82%;在中部地区就业336人,占6.67%;在西部地区就业328人,占6.51%。

毕业生就业单位结构多样,企业仍为首选

从总体上看,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选择日益多样化。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多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此外国防及部队单位、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自由职业及自主创业也成为新的职业选择。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企业主要有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等。

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同济大学质量报告显示:企业类单位仍然是主要去向,企业单位晋升机制快,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岗位需求多样,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就业,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因其工作的稳定性,也是众多学子的毕业单位的重要选择,例如武汉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党政机关单位及医疗卫生单位、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56.30%、10.26%、9.96%。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类企业 5 大类,其中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华东理工大学质量报告显示:在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54.04%、28.54%、13.69%和 3.73%。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情况基本相同,具有普遍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社会安定稳定,一定要高度重视。”直属高校认真围绕国家的宏观战略,结合高校实际状况,积极解决大学就业问题,帮助困难学生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2017年毕业生较之以往就业率有所提升,同时就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就业地区及城市的选择性更加广泛,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文章转自大学生在线网